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发展,国家教育部出台了相关规定及政策,延期开学,减少学生外出。老师与学生们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疫情当前,我们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力量,面对困难、众志成城。然而,大量关于疫情的新闻充斥在我们身边,导致了人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及情绪的起伏。钟南山院士指出: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在抗击疫情战斗中,阻断病毒人际传播、防范疫情进一步扩散的同时,也必须要重视心理防疫。为此,我校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撰写了《致保定理工学院全体师生的疫情心理防护手册》,希望能够引导广大师生科学调适心理,正确看待疫情,保持健康心态,增强自身免疫,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一、疫情下的心理应激反应及调适

心理应激反应,是我们在受到某种环境的刺激,感觉自己受到威胁或挑战时的一种紧张、害怕或焦虑的反应状态。在当下,我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可能会产生心理应激反应,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同的人在疫情之下,会陷入三种不同程度的应激状态。

轻度应激:这是人体的一种自然反应与自我保护模式,通常会伴有紧张、担忧等情绪反应。在这种模式下,人们会自觉采取防护措施,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中度应激如果担忧恐惧等消极情绪持续发展,并影响了我们的饮食和睡眠时,我们就可能处于“中度应激”里了。中度应激会引起过度焦虑、紧张的低落情绪里,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决策能力削弱,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等,且反应会持续数小时,但离开应激源一周,便会明显好转。中度应激反映会影响免疫力和内分泌功能,因此需要积极调适。

重度应激这种状态会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包括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持续时间较久(46周),身心反应更为强烈。重度应激一般需要向专业的心理学从业人员求助。

三种应激反应程度的心理调适方法

1、轻度应激的心理调适方法

(1)保持自我察觉,接纳自我情绪。接纳自己紧张和担忧的情绪,告诉自己每个人在面对疫情突发时都会出现一样的情绪,而且这样的情绪有利于激发自我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2)采用合理方式,宣泄紧张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的沟通和交流,互相倾诉和宣泄紧张情绪,也可以通过室内运动获得积极情绪。

2、中度应激的心理调适方法

(1)合理控制疫情信息的接受量。过度沉浸在与疫情有关的负面新闻中,会加重低落情绪,从而降低认知能力和辨识力。因此,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受有关信息不超过一小时,特别是在睡前不宜过分关注。

(2)主动关注积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因此,我们应当多多关注与疫情有关的积极信息,譬如战胜疫情的成功案例。

(3)寻求社会支持,共筑积极情绪人际防护网。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在危机面前,我们要重视与家人、朋友的沟通。

3、重度应激的心理调适方法

(1)察觉与表述情绪。当我们有负面情绪时,自动化反应是回避和压抑。我们要做的是察觉这些负面情绪。那么如何察觉呢?用语言描述情绪是好办法。可以用一些形容情绪的词语,也可以是语句,无论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温和的留意它,并将它与你本人分成两个独立的个体,观察他,随他而去。

(2)保持稳定睡眠。稳定睡眠,对情绪健康十分重要。失眠大多是冗思导致的。冗思是指大量过多的想法充斥在脑海中,延绵不绝。当你在床上辗转反侧时,试着留意此刻自己的想法,然后思考这些想法。再然后试着抛开这些想法,告诉自己想法只是想法,是自己的心理事件,现在是休息的时候了。

(3)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的愿望清单并执行。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列出来,执行它们。例如,允许自己大哭一场,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抱抱可以慰藉自己的物体,泡个热水澡,等等。

(4)运动。运动的好处在于能够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强心血管机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减轻沮丧等。哪怕你被隔离也可在隔离的地方做运动,这样可以很有效地调整心态。

(5)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当发现自己一直处于应激状态,并且严重影响到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时,向专业的心理学从业者求助是明智之举。记住主动求助是强者的行为。

二、心理应激反应的具体表现

1、在认知上

自我认知能力降低;自我价值感降低,如不自信,面对事情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思维单一、刻板,缺乏灵活性或思维杂乱、茫然、无头绪;注意力分散并且难于集中,容易出差错等。

2、在情绪上

由于大部分大学生的社交、娱乐休闲活动减少,并且长时间不能出门,这些都可能会导致其情绪不稳定,心情烦躁,比如易激动、易怒、紧张、害怕、焦虑,或情绪低落、焦躁不安,也可能会出现过于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而很多老师需要在家进行办公,工作和家庭生活不能划清界限,进而可能会导致夫妻间及亲子间矛盾增多,而家庭关系的恶化会加重负面情绪和躯体反应。

3、在行为上

部分个体可能会有坐立安、小动作过多、刻板动作等,有的学生甚至还可能会出现无助、食欲减退、消极懒散、过于依赖家人的行为。总之,在未知环境和不安因素中,我们无论是心理方面还是躯体方面都会出现一些或多或少的变化。可见,在疫情期间产生这些身心等反应,也是属于正常现象。

三、应对心理应激反应的措施

1、保持作息规律,加强体育锻炼

身体和心理是一体的,只有保障我们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体格,我们才能打赢这场硬仗。疫情期间我们有充足的时间,这正是一个提升自我非常好的时期,青少年可以通过各种室内体育锻炼如跳绳、广播操、平板支撑等来提高抵御病毒的能力,加强自身免疫力。保证作息规律、有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是拥有一个好身体、好心情的开端。

2、察觉自身状态,积极面对疫情

目前,人们被各种媒体、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信息充斥着,从而忽略了对自己的关注和觉察。我们要学会关注到自身身体状况、情绪状态、思维模式及行为表现等。如果发现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那就要静下心来想一想

(1)我当下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2)目前的状态与之前有哪些不同?

(3)这些不同或改变对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面对这些改变,我能做些什么?

同时,还要不断提醒自己,改变我能改变的,接纳我能接纳的,包括自己一些不好的情绪体验。

3、加强与家人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疫情当下,大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父母及家人有较多的接触,因此,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矛盾与冲突。作为大学生,应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可以聊一聊你成长的经历、父母的期待等;也可以寻找与家人共同的娱乐项目,或者与家人共同完成家庭工作,如做饭、洗衣服、整理房间等,不要过多的依赖家人;甚至可以在假期和家人共同制定学习生活计划,让家人督促自己实施,提高自身能力。

4、学会合理表达,管理好情绪

人们长期在应激状态下难免会有一些紧张、害怕、焦虑等,我们既不能太过压抑自己的情绪,也不能任由其发展。这时,我们就要通过各种途径释放这些情绪,让情绪得到缓解,进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比如,当你生气时,你可以转移注意力,选择听音乐、看书、写日记等,也可以借助网络媒介,主动与亲人、朋友或老师线上联系,积极寻求支持。如果由于疫情引发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自我调节失败,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援助,可以寻求心理老师或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四、常见心理问题解读

1、被隔离人员在疫情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如果我被隔离了怎么办?

⑴被隔离并不意味你做错了什么,请不要将这种偶然事件和自己以往的经历加以联系。

⑵相信医护人员的专业性,积极配合。

⑶多和家人朋友交流,他们是你的重要支持力量。

如果我家人被隔离了怎么办?

⑴保护好自己。

⑵多与隔离家人进行电话和网络沟通。

⑶不要当着被隔离家人的面表现出激烈的情绪反应。

⑷相信医生的专业,做好家人的后援工作。

如果我出现疑似症状,该从心理上如何应对?

⑴首先应明白有一些担心是很正常的但是不要有过多的心理负担。

⑵让自己冷静下来,做好就医的各项准备。

⑶尽量保持正面思维,明白自己的病情有待医生诊断,相信即使被确诊也有相应的治疗措施,多关注积极新闻,了解致死率并不高。

⑷联系可信赖的亲友,以获得安慰、鼓励和支持。

2、目宅在家里的普通人员疫情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如果我看疫情信息停不下来越看越焦虑,总是担心自己也会生病怎么办?

⑴适度控制有关疫情信息的接收量(每天控制在一小时之内)

⑵理性分析各种信息,多关注积极的信息。

我每天宅在家里,但是不得不出门买菜,看到人多就紧张,感觉到处都是病毒,我是不是心理出问题了?

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人都可能会产生恐惧、焦虑、敌对和攻击等心理学所说的“应激反应”,这是正常的,也不完全是坏事,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我们的警觉性,让我们通过主动积极的自我调整保护自己。

⑵多关注积极信息,了解病毒在空气流通的环境中其感染活性会随着一定的时间减弱,所以保持正确的心态,遵守专家提倡的安全出行方式,务必佩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工作不必过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