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保定理工学院 >> 经济学院 >> 党团工作 >> 浏览文章

党团工作

学校简介

【青春三下乡(四)】保定理工学院经济学院“薪火逐光”实践团开展“八个一”爱国主题教育红色社会实践活动

七月的骄阳似火,正如青年学子心中燃烧的爱国热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青年学生铭记历史、培养爱国情怀,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2025年7月1日至7月15日,保定理工学院经济学院“薪火逐光”实践团在院团总支书记李云飞老师的带领下,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先后前往贺阳外国语学校、保定市三大展馆、黄湾村、东小庄村等地展开了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爱国主题教育红色社会实践活动。

分享红色故事铭记英雄事迹

【青春三下乡(四)】保定理工学院经济学院“薪火逐光”实践团开展“八个一”爱国主题教育红色社会实践活动

山河无言,壮举千秋。贺阳外国语学校里,胡裕彬以“狼牙山五壮士”为教材,将其壮烈瞬间升华为民族不屈的坐标。他以山河为卷、以信仰为笔,引领学生穿越时空硝烟,体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千钧重量。在生动的讲述中,同学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学唱红色歌谣传承红色精神

贺阳外国语学校音乐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宋旭阳带同学们学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将歌声拆成“没有共产党”的苦难与“就没有新中国”的辉煌。激昂的旋律、坚定的歌词,让同学们在歌声中感受红色精神的伟大与不朽。通过学唱红色歌谣,同学们在歌声中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制作红色剪纸弘扬传统文化

实践团成员宋旭阳展示了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意义的剪纸作品,如“远离毒品”“反对邪教”等。同学们在宋旭阳同学的指导下,以指为笔、以红为墨,亲手制作红色剪纸。同学们循着锋口游走,既镂刻出传统文化的精妙纹理,也把拒毒防邪的安全信念深深嵌入掌心方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鲜红剪纸绽放时,文化自信与家国使命便融入血脉,成为守护华夏的羽翼。

参观红色展馆感悟革命历史

【青春三下乡(四)】保定理工学院经济学院“薪火逐光”实践团开展“八个一”爱国主题教育红色社会实践活动

史卷常开,风雷犹在耳。实践团组织成员参观了保定市博物馆、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和红二师纪念馆。他们从博物馆里的星火初燃,到留法馆中的远洋求索,再到红二师纪念馆的青春血书,把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读成“为有牺牲多壮志”的立体史诗。大家在凝视里触摸信仰与青春叠加的温度,感受先辈的坚定信念,将“为中华之崛起”的誓言铭记于心,化作奋进的动力。

开展红色支教传递爱国情怀

贺阳外国语学校的讲堂上,宣讲团成员陈泽豪以“稻香里的中国梦”为题开展支教宣讲。他用袁隆平“禾下乘凉”的故事串起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告诉孩子们“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梦想可以振兴中华”。活动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对袁隆平院士的生平事迹和科学家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深刻明白一粒谷、一个梦对民族复兴的意义。

宣传新时代思想引领新时代风尚

在课堂上,实践团成员祖云飞以“人民至上”为主题,用身边事例向同学们阐释“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深刻道理。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让同学们对“人民至上”的理念的鲜明优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这场深入的思想对话,英雄们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同学们眼前愈发清晰可感,化作引领他们成长的精神坐标。

深入黄湾调研了解乡村振兴

实践团深入黄港村开展乡村振兴主题调研,对当地村民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村内各个角落,与村民们展开交流、发放问卷,并耐心解释问卷内容、指导村民填写。此次调研系统收集了村民在文化生活、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调研,实践团更加清晰地掌握了村民的实际需求和期望,为后续的研究和建议提供了有力依据。

寻访红色人物赓续血脉初心

【青春三下乡(四)】保定理工学院经济学院“薪火逐光”实践团开展“八个一”爱国主题教育红色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不是静默的碑文,而是活着的信仰。实践团走进东小庄村,以“抢救记忆、守护初心”为使命,通过入户走访、影像记录、实物征集等方式,开展了老党员口述史采集行动。老党员讲述战争年代的奉献与建设时期的奋斗,诠释了党员担当。在倾听中,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了老党员身上的精神力量,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一次实践,一生烙印;一颗红心,一生向党。经济学院“薪火逐光”实践团把“大思政课”搬到冀中大地,把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把强国复兴的火炬交到下一代手中,以实际行动奏响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青春强音。未来,我院也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为培养更多具有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编辑人:王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