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始建于2009年,截至2025年6月,累计培养毕业生876人。专业于2024年获得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获批河北省高等学校达标基层教学组织,2019、2023年获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现有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师德标兵1人,河北最美教师1人。本专业采取“三层递进+双证融通+一体赋能”的“321”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扬州达创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保定同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专业秉承“产教融合、数智赋能”的理念,多年来致力于“服务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信息化人才”,有力支撑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科学、大数据管理与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等知识;能够融合信息技术与经管学科交叉知识,精通数据分析与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能够运用Python、SQL等工具解决企业数字化运营问题,具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恪守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毕业生可在政府、教育、商业、服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智慧政务与产业数字化管理等工作,胜任“技术+管理”复合型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通过五年左右的实践,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1. 行业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地方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等技术,解决业务流程优化、数据治理与智能决策等复杂问题,形成可推广的行业解决方案。
2. 专业任职能力:胜任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管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核心岗位,熟练应用Python、Hadoop等工具完成技术开发与运维;具备项目全周期管理能力。
3. 从业道德素质:恪守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规范,践行职业道德准则;主动服务基层信息化建设需求,在智慧政务、乡村振兴等领域体现社会责任担当。
4. 跨界从业能力:融合信息技术与管理学知识,跨领域协同完成智慧医疗、电子商务等场景的数字化方案设计与实施;适应多岗位角色转换,具备与产品、运营、市场等非技术岗位高效沟通的能力。
5. 持续发展能力:持续跟踪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动态,通过行业培训、学术交流或学历提升实现能力迭代;具备团队管理与技术领导潜质,能够制定部门级技术发展规划并推动落地。
三、核心课程
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网络与应用、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运筹学A、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组织、Hadoop大数据开发基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分布式系统与大数据分析、△企业项目大数据综合实训
基本学制 4 年,修业年限为 3~8 年。
学生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最低167+10总学分要求,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合格,普通话水平等级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达到三级甲等),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规定条件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