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形势政策教育“精致化”
“解了渴、吃得饱、长身体”
“利比亚、突尼斯等国近期政局的动荡是由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压力所致,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并进行持续的观察和研究……”3月18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台上,外交部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讲得鞭辟入里;台下,近300名北大辅导员和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北大,这样高规格的形势政策报告会每年都会举办多次,林毅夫、李庆云、杨伟民等专家轮番登台。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学生工作部部长马化祥说:近年来,北京大学秉持学生工作“精致化”理念,已初步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课程、报告讲座三位一体的系列载体,真正使同学们“解了渴”、“吃得饱”,同时还“长身体”。
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强化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北大,作为必修课,形势与政策课的讲授完全“课程化”,在校学生需在本科期间修满2学分16学时的《形势与政策课》。课程一方面注重思想性,突出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另一方面注重实用性,立足世情、国情、民情、校情,使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
以实践课程为突破,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效。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高级团校、学生骨干训练营、创新创业活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美育项目……7门社会实践课程成了“第二课堂”,在学分上与课堂教学“平分秋色”,采取“选修课+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以社会实践为例,该课程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在专门的“导师”指导下开展国情考察、社会调研、岗位体验等,有效培训学生的社会交往、国情分析、社会调研、素质拓展、安全自卫等能力。
以讲座报告为支撑,广泛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自2006年起,北京大学规定每周五下午不排课,按单、双周分别作为文、理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公共活动时间,各院系在该时段开设“北大学生成长成才指导讲座”,以形势政策教育为主,涵盖学习计划、职业规划、成才路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院情系情等各方面。其次,在全校范围内持续开展各类形势政策报告会。每年两会期间,学生工作部都会组织召开“相约校长、共话两会”主题教育活动,北大校长与学生就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热点话题进行深入交流,解读两会的重要意义、重大决策和精神内涵。
“精致化”是北京大学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显著特点。所谓“精致”,就是集中力量把工作做精、做细、做深、做实。汶川地震期间,北京大学突出“情系汶川、共渡难关”的教育主题,捐款捐物、志愿献血、集体哀悼,并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赶赴灾区;奥运期间,利用奥运乒乓球馆设在校内的“主场优势”,组织学生亲身体验五星红旗多次升起的动人情景,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抢占网络制高点是北京大学学生工作的又一成功经验。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大学因势利导,有效利用。目前,未名BBS、北大新闻网、北大地带、红旗在线、北大青年等已成为网络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平台,校团委工作人员和几乎所有院系团委书记均在“人人网”上设置了个人账号,通过发帖、转载、参与讨论等方式,及时、广泛、深入地开展理论宣传、政策引导、交流讨论,极大提高了形势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北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愈发坚定、爱国热情持续高涨、成才观念日益成熟。2004年到2009年,北大学生党员从6764人增长到9968人;立志到基层、西部建功立业的毕业生典型不断涌现;超过94%的学生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